人间四月天,最是青梅酸!|环球热点
眼下正是青梅成熟季,崇左市大新县种植的5.6万亩青梅陆续成熟上市,果农们在青梅林中忙着采收,各地客商也闻“梅”而来。据估算,今年大新县的青梅产量达2万吨,绘就了一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图景,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。
在大新县榄圩乡武姜村万亩青梅种植基地,村民黄永华和妻子正在自家的青梅林里采收青梅。两人爬梯上树,指尖在枝头穿梭,采收动作一气呵成,很快,青梅果就装满了一个个编织袋。黄永华告诉记者,他家种的50亩青梅今年丰产,他和妻子每天可以采收600多斤,按照目前的市场收购价3.2元1公斤计算,又将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大新县榄圩乡武姜村村民 黄永华
产量大概有20吨,收入大约是6万多至7万元。
作为大新县青梅产业示范区,榄圩乡武姜村依托得天独厚的山地丘陵条件,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扶持下,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植青梅。2018年,大新县还筹措资金1377.65万元,为武姜村10个自然屯修建了屯级硬化路29.23公里,实现“青梅种在哪里,路就修到哪里”。“武姜青梅”还获得了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”标识和绿色产品等称号。目前,全村共种植青梅达7500亩,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、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。
崇左市政协派驻武姜村第一书记 王岳琛
年产值1300多万元,仅青梅这一方面户均收入就有3万多元,成为实实在在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得益于武姜青梅的带动辐射,青梅特色产业的广阔前景也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种植热情。为确保大新青梅的原果品质,大新县以党建引领,成立大新县青梅产业示范区技术专家团队,指导青梅种植管理和示范区建设。在乡村遴选出种植能手和党员骨干,组建9支65人的青梅管护队,打造出懂青梅种植、管护技术的乡土人才队伍,为群众种植青梅提供技术支撑。
大新县榄圩乡先力村党支部书记、管护队员 周志君
管护队通过对青梅精细化管理,提升了青梅的果品,也提高了青梅的产量,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。
大新县桃城镇德立村逐屯村民 冯亮军
在管护队的指导下,我种的6亩青梅今年头产,品质很高,预计收入有1万多元。
近年来,大新县通过成立青梅产业发展专班,出台一些列助推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,按照“青梅发展到哪里,产业配套设施就跟到哪里”的原则,统筹部门资源和资金,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,夯实了青梅产业发展基础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大新县青梅种植面积达5.6万亩,2023年预计总产量达2万吨。青梅产业带动村民就业人数517人,带动农户年经营收入2469.61万元,带动脱贫户4141户。2022年,大新县青梅产业示范区获批“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”。青梅产业成为大新县继甘蔗产业之后的又一富民产业。
大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甘创新
大新县不断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,引导群众扩大青梅标准化的种植,加快引进龙头企业,推进青梅的深加工项目,提升青梅产品的附加值,延长青梅产业链,使青梅产业成为大新县农民增收的又一个发力点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