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上有两颗星告诉我们:好好吃饭,健康长大
两年前的今天,袁隆平院士逝世、“中国肝脏外科之父”吴孟超逝世。一位躬耕田野,一稻济天下;一位无影灯下,肝胆两昆仑。他们离去了,留给我们无尽的怀念……
袁隆平
年轻时,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,父母都不同意。袁隆平说,吃饭是第一件大事,没有农民种田,就不能生存,最终说服了父母。
【资料图】
“让所有人远离饥饿”这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,让袁隆平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。
后来袁隆平成就斐然、表彰无数,但他一直惦记的,仍是“下田”。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,尽管已经90高龄,袁隆平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“打卡”。
回望袁老一生,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,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。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,他始终为端稳中国人的饭碗和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不懈奋斗。
吴孟超
“中国肝脏外科之父”吴孟超从医70余年,由于常年手术,吴孟超的右手明显变形,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,不适合签字、吃饭,却是拿手术刀最平稳的姿势。
关于自己的手吴孟超曾幽默地说:“这个手呢,比脸重要!脸老了无所谓,但手的感觉要保护好。”
正是靠着这双手,吴孟超在手术台上战斗了一辈子,直到2019年97岁高龄才正式退休。,他将16000多名患者拉出了生命的绝境。
在吴孟超院士的纪念像旁摆放着一尊手模雕像,那是一双稳稳拿着手术钳的手正在进行手术
吴孟超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,为患者切除36斤重的巨大肿瘤,由此得了一个“吴大胆”的称号。
走下手术台的吴孟超在沙发上休息,浑身湿透依旧面带笑容。他也曾面对高风险为一个仅4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体内的肿瘤。
吴孟超曾把自己比作战士:“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。”年过九旬他仍坚持每周做3台以上的手术,走下手术台的吴孟超说:“我老了,我的日子不多了……我得争分夺秒。”
吴孟超生前把日记写成手术笔记,清晰记录每一处开刀位置。日记最后一页记录着他行医生涯的最后一台手术。
两年前的今天,袁隆平、吴孟超院士离开了我们。天空中永远闪耀着8117星和17606星。想念的时候就抬头望望星空,有两颗星星在告诉我们:好好吃饭、健康长大。
责编:王卓
主编:张赫
校对:乔靖芳
标签: